目前诸多图书馆在馆藏文献的管理和提供上,如藏书排架、取书归架、文献典藏、书刊借还等方面还处于传统的手工或半自动化状态。近年来,流畅的文献信息渠道和凌乱的馆藏位置之间不对称的矛盾大大加剧,乃至形成瓶颈,成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书排架是种简单重复性劳动,加上图书馆外借流通工作本身就较单一,很容易让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此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由于管理上存在缺陷,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的管理也大伤脑筋,加上读者对自身借阅文献隐私保护的要求提高,以及减少管理人员情绪化对工作环境的影响,加大自动化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今年,图书馆的智能化文献流通管理模式已离我们越来越近。我国部分大中型图书馆已经在实施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管理图书馆文献流通,继深圳图书馆于2006年在国内率先实施RFID图书馆系统后,中国国家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少儿图书馆、同安图书馆、杭州图书馆、上海浦东新区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深圳龙岗区图书馆等图书馆相继实施了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现代图书馆最主要的技术支撑,馆藏文献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资源实体,文献提供是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内容,而“RFID文献智能管理”则可构架起计算机和馆藏文献、读者服务之间的津梁。读者在图书馆可以自助借还书而不必再排队等待;甚至可以不用费尽周折赶去图书馆,可以使用24小时自助图书馆来实现借还书、办证、缴纳逾期费等图书馆服务。不再受图书馆开放时间和路程远近的限制,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
1、图书馆流通服务中的一些瓶颈问题
Ø 由于没有有效手段对文献资料进行盘点,因而管理系统没有准确的记录,结果导致了读者系统里能够查到图书,但是实际上却找不到;
Ø 由于借还书的效率较低,高峰时借还书排队等候时间太长,导致读者无谓的浪费时间;
Ø 图书馆藏条码的使用周期较短且损坏率较高,条码阅读器经常阅读错误,只能由管理员用键盘输入,增加读者等待时间,导致读者不满意。同时磁针的充消磁不充分会造成安全门误报或不报,也会为流通管理带来不便;
Ø 由于图书馆的馆舍面积针对本市区域的面积而言以及区域内各类机构的从业人员特性,目前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比较小,读者来馆不方便,或读者工作忙,业务时间少,使得读者到馆率不高;
Ø 延伸服务点受人员少及管理不便等因素制约,设点少,操作流程复杂,还易造成文献资料流失,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Ø 随着全社会对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需要迫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读者满意度,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2、图书馆应用RFID系统的优势及社会效益
RFID技术是现代图书馆最主要和较为成熟的技术,馆藏文献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资源实体,文献提供是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内容,而“RFID文献智能管理”则要构架起计算机和馆藏文献、读者服务之间的桥梁。
因此,丰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内容、手段和方法,开创集精确点检、灵活排架、文献定位导航、自动寻址归架、科学整架上架及典藏防盗一体等功能为一体的RFID全套解决方案,将带动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的整体发展和实质提高。
Ø 简化借还书流程,提高流通效率
现有的借还书流程仍然需要人工打开图书扉页并找到条码位置然后才能扫描条码。这样的操作流程仍然较为繁琐,借还书效率比较低。同时,条码容易破损,这样不仅会影响借还书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
因此,需要引入先进的读写技术以实现自动化的图书借还流程,提高信息存储的安全,提高信息读写的可靠性,也提高借还书的速度。
RFID系统的自助借还书,支持一次借还10本以上(可灵活设定限制)的图书,效率大为提高。
Ø 大幅降低图书盘点和查找工作量
依靠人工的图书盘点工作,特别是书架图书的盘点工作量太大而且效率很低。图书管理员盘点书架图书要凭自身的记忆对图书进行分类放置和记录,费时劳神却又很难达到目的。引入先进的RFID图书盘点工具和方法,可实现图书盘点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RFID非接触、远距离、快速读取多个标签的特点,使盘点工作简单有效,RFID使从不能盘点到可以盘点、轻松盘点;同样,可以轻松实现顺架等功能;上架时可以根据书库图形化路线(相当于电子地图)指示馆员按正确位置拜访馆藏。
Ø 改变借阅管理和安全防遗漏流程脱节的情况
图书馆防盗系统现在还是孤立的防盗系统,图书归还和上架之前要经过上磁处理,图书借出时则要进行消磁处理,工作量较大,直接影响了图书流通以及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在发现丢书的同时无法记录丢失图书的信息,对图书的日常盘点、补缺工作影响极大。
RFID系统对现有的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将防遗漏系统与图书流通管理系统联系起来,记录每本图书的进出库历史记录,从而可以与借还书的历史记录进行匹配。
Ø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积年累月的重复性劳动,加上图书馆工作本身就很单调,很容易让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工作产生工作疲劳;由于管理上存在缺陷,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的管理也大伤脑筋,加上读者也对图书馆表示不满,导致图书馆人员对图书馆工作满意度有所下降。通过对图书馆RFID系统的应用,可以弥补管理上的缺陷,同时把工作人员从图书馆日常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RFID技术大大减少了流通工作量,剩余的流通工作也是配合RFID技术的自动化工作,这样大大提高了流通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精神面貌。
b) RFID技术也解放了大批资深流通馆员,使他们可以从事其他深层的咨询工作,如延伸服务,举办讲座、展览、培训等。
c) 图书馆人员主要工作从流通转向咨询,有助于图书馆提升人员素质,会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有助于图书馆其他服务工作的提高。
Ø 提高读者满意度
随着全社会对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需要迫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读者满意度。
图书馆采用RFID系统可以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有:
a) 避免排队等候,更方便更快捷;
b) 更长的图书馆开放时间;
c) 隐私性、选择性和独立性;
d) 高科技带来的全新感受。
Ø 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a) 图书馆业务流程的重组:RFID解放了流通部门占有的大量人员,使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组变得必要和可行;图书馆将从以馆藏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提供给读者的服务将迈向多元化、自助式和人性化。
b) 参考咨询性工作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是读者与信息资料之间的中介,从而使图书馆区别与一般的信息工具或者网络。图书馆流通工作自动化程度提高后,参考咨询工作会得到加强和深化。
c) 不满足开展阵地服务、传统服务,充分利用各种设施和技术条件,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广度与深度都得到延伸,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Ø 图书馆通过RFID技术,全面数字化管理
除了图书、光盘、馆藏珍品外,图书馆对其他方面的管理也需要数字化。例如:对读者的管理、行政管理、小额消费等,传统的管理费时费力,缺乏效率,对读者、馆员都很不方便。通过RFID技术,能够有效将这些环节都数字化起来。
通过使用RFID技术,可在图书馆中实现快速馆藏清点功能、借/还书时即时资料识别和安全防盗功能、快速准确的数据库检查和更新功能等,这使得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变得更加现代化、便捷化。
RFID标签系统可以和传统的安全系统同时使用,可以与现存的图书馆基础设施和集成图书馆系统进行无缝衔接。
Ø 基于RFID技术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可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全天候以及提高图书馆服务范围的覆盖率
a) 与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大流通,可使图书馆的服务更贴近读者,读者可不必亲临图书馆,而能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办证、借还书、预约借书、预借图书、馆藏书目查询、馆藏数字资源检索等可在读者所处的工作场所、社区、商业场所、公交汇集点得以实现,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使图书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7×24的全开放。
b) 与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大流通,由于无需人员职守,读者自助完成借还书等图书馆流通流程,同时RFID技术的管理也使文献资料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这样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能吸引更多的潜在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使更多的市民随时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也使得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得到迅速发展。
c) 图书馆可借助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形式,结合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以其文献配置灵活、多媒体、全时段服务的特点,真正实现无障碍、零距离的主动知识推送,使读者得以重新构建自身的阅读选择范围,帮助读者实现知识更新。图书馆可以组织诸如普法宣传、艺术鉴赏、养身保健、减灾逃生、定题宣传等类别专题图书,按小批量、多批次地在自助图书馆服务点循环展示,可通过以下手段推送:
・LED显示屏:显示本机推送专题的名称
・信息浏览屏:播放与展示专题相关的讲座、录像
・设备表面:通过宣传海报直观展示推介内容
・展示书架:将专题图书在有限的窗口内直接“推入”读者视野
Ø 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
a) 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形成金融城市文化新亮点;
b) 提升图书馆管理能力和服务层次,读者自助借还书,馆员图书查找、盘点、上架、顺架简单方便;
c) 加快图书流通: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借阅册次由一年1000万册次提升到了3100万册次;深圳图书馆,到馆人数增加44%,借阅人次增长3.5倍,文献自助方式达90%以上,借阅册次增长7倍;
d) 提升接待读者能力: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读者服务上。